语文

大专士兵考军校-语文(三十八)

中公军转干考试网 2017-04-10

中公军转干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中公教育军考考试网讯:大专士兵考军校语文科目占150分,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日积月累。中公教育军考考试网定期更新大学语文知识点汇总,供各位考生学习参考。

  第7课 好学·力行·知耻

  一、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2.《中庸》的出处、成书年代、作者、评价

  二、文章内容

  1.中庸之道中的“道”是指:准侧

  2.文章主旨

  第8课谏逐客书

  一、文学、文体常识

  1.古代“书”的定义、应用范围

  2.本文节选自什么作品

  3.文章最终使得秦王收回成命的原因

  二、论证方法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类比论证)

  2.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举例论证)

  3.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类比论证)

  4.用“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来证明驱逐客卿视错误的。(类比论证)

  5.用“损民以益仇” 来证明驱逐客卿视错误的。(对比论证)

  三、修辞方法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排比、对偶)

  四、文章内容

  1.中心论点

  2.文章结构层次

  3.作者国籍(原:蜀国;后:晋朝)

  五、特殊句式

  1.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判断句)

  2.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判断句)

  第9课 陈情表

  一、文学常识

  1.表的含义

  2.陈情表的评价

  正如苏轼所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文言常识

  1.古今异义

  至于 成立 不行 秀才 告诉 辛苦

  2.词类活用

  躬亲 日笃 闵凶 微贱 终余年

  3.文言句式

  判断句:

  非臣殒首不能上报

  省略句:

  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②则告诉不许 ③谨拜表以闻

  三、文章内容

  1.中心主旨

  2.流传千古的原因

  3.文章主要特点:骈散相间

  四、成语演化

  1.零丁孤苦(孤苦伶仃、孤苦零丁)2.茕茕孑立 3.形影相吊

  4.日薄西山 5.气息奄奄(奄奄一息)6.人命危浅

  7.朝不虑夕(朝不保夕) 8.皇天后土

  五、典故

  1.死当结草

军考安置微信公众号

备考专题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菜单键,然后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