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宁波市委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优势的决定

2014-06-11

中公军转干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十一、健全发展社会事业体制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45.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文化育人,深化培养模式、办学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智慧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统筹城乡、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探索学前教育普惠制运作机制,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建立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国家级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创新高校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在甬高校与县(市)区开展共建合作,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扩大教育开放,探索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统筹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鼓励发展高质量民办学校和高端培训机构。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措施和学校管办评分离制度,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46.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具有宁波特色的健康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智慧健康体系建设,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同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定点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快建立综合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纵向协作机制,建立城乡居民与社区医生契约式服务关系,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和医保支付方式,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加快推进县域内医学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实现优质资源的统筹配置、高效利用。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大力发展社会办医,制定吸引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政策措施,调整和新增医疗资源优先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47.健全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扶持创业优惠政策,建立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机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城乡均等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充分就业城市和创业型城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资指导线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实施优秀员工持股计划等制度创新。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探索创新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的制度保障,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和结对帮扶机制,促进低收入农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欠发达地区群众加快增收。

48.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并轨,稳步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各类养老保险制度转换衔接办法,加强以社会保障卡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探索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增强基金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创新慈善公益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管体系。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物价上涨补贴机制。推进公办养老机构体制改革,完善深化“居家养老”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强化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和规范运作,健全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

十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深化平安宁波建设

49.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创新项目的立项管理、动态调整、协作联动、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开放高效、统一联通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和共享机制。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体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研究制定《宁波市人民调解条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机制,全面推行城乡社区“一委一居一中心”组织模式,推动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工作体系与基层和谐促进网络紧密衔接,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体系,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推行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积分制公共服务政策,优化外来人口素质结构。

50.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直接登记和备案登记相结合的新型登记模式,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科技服务、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加快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探索“一业多会”模式。创政策社合作方式,建立公益项目创投机制,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制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构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网络,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支持和发展志愿者组织。

51.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探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及信息公开机制,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社会稳定“三色预警”机制,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重大不稳定问题领导包案、挂牌督办机制。推进应急联动体系建设,健全涉恐涉暴活动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快完善互联网应用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深化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不断完善专群结合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

备考专题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菜单键,然后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