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基础综合

2021大专士兵考军校2021年3月时政汇总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目 录

时事政治

第一章 重大会议及文件

第二章 习近平系列讲话

第三章 2021年3月时政新闻

时事政治

第一章 重大会议及文件

一、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长版)

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工作回顾

●总体回顾

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主要工作回顾

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以保促稳、稳中求进

注重用改革创新办法,助企纾困激发活力并举,帮助受冲击最直接且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

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

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省级财政加大资金下沉力度,共同为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及时补充财力。

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对大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点对点”服务。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宏观调控积累了新的经验,以合理代价取得较大成效。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

各地加大稳岗扩岗激励力度,企业和员工共同克服困难。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新增市场主体恢复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

加强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线上办公、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等广泛开展。大幅度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

对因疫情遇困群众及时给予救助,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较大幅度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对工作难度大的贫困县和贫困村挂牌督战,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帮助返乡贫困劳动力再就业,努力稳住务工收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和帮扶。

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长江、黄河、海岸带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得到加强。

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重大举措陆续推出。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保持增长。

 

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举措。

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粮食实现增产,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

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9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37部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目标

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

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置。

严格食品药品疫苗监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

◎其他工作

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为基层减负。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视频方式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世界卫生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国际抗疫合作,倡导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体形势分析

◎一年来的工作殊为不易。各地区各部门顾全大局、尽责担当,上亿市场主体在应对冲击中展现出坚强韧性,广大人民群众勤劳付出、共克时艰,诠释了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力量源泉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风险任务依然艰巨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

◎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过五年持续奋斗,“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关键。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

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

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优化生育政策,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2021年重点工作

●指导思想

◎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预期目标,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做好今年工作,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常态化防控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继续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防控,补上短板漏洞,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传播扩散,有序推进疫苗研制和加快免费接种,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和水平。

要重点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

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增幅均超过10%。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

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

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把有效监管作为简政放权的必要保障,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

【知识链接】

数字政府是指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是一种遵循“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的新型政府运行模式。

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

◎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弘扬科学精神,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努力消除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稳定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鼓励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便利新产品市场准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

【知识链接】

“两新一重”——“两新”指的是“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一重”指的是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提高粮食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耕地。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完善灌溉设施,强化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乡村建设。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对返乡创业的支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加强贸易促进服务,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大展会。

【知识链接】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提出,海南将于2021年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开放中国,海南先行”为主题,围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定位,集聚全球消费领域资源,打造全球消费品展示交易平台,为全球消费增长提供新动力。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发挥好各类开发区开放平台作用。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强化法律服务保障。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推动中美平等互利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分类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前沿学科建设,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规范校外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知识链接】

我国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包含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

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与职业关联、由国家政策引导、单位和职工参与、市场运营管理、政府行政监督的补充养老保险;

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是个人利用金融手段增加养老保障供给的有效形式。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综合性体育赛事。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

落实好各方面工作的几项要求

◎各级政府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切实依法行政。坚持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人民监督

◎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谋发展、惠民生。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推进改革开放,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社会创造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聚焦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应对各方向各领域安全风险,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同心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复兴号”高速列车、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亮点解读

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不稳定性增加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新的战略选择。要求深化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培育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强化国内大循环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相互促进。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统筹发展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战略导向

“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韧性和对国内需求适配性

◎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

◎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亮点解读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亮点解读

“十四五”主要目标存在五大变化:

(1)重质轻速,不预设GDP增速目标。

(2)将“民生福祉”放在更重要位置,突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首次设置“安全保障”约束性指标,彰显底线思维

(4)剔除“服务业GDP比重”目标,重视“数字经济”发展。

(5)剔除“脱贫”与“棚改”目标,旧改成为民生工程重点。

实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具体举措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健全奖补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经济性安全性相结合,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亮点解读

战略性新型产业GDP占比的要求由15%提升至17%以上。一方面是延续推进十三五时期新兴产业部署,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领域谋划培育新产业。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推动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创新。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构建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增加研发投入、调节收入分配、减轻消费者负担的税收制度。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稳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

亮点解读

“能消费”主要是收入问题,包括收入不足与贫富差距。收入总量的提升更需要供给侧发力,提升产业链水平。优化收入分配对提升整体消费倾向有较好效果。

“愿消费”本质上是供给问题。若国内供给不匹配需求,会产生需求外溢,而提升产品服务品类质量与性价比则能起到供给创造需求的效果。

“敢消费”主要是社会保障问题。《纲要》提出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完善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制度,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都有助于提升消费能力。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变革。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知识链接】

数字经济的重点产业在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七大领域。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

推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

布局建设执政能力、依法治国、经济治理、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重大信息系统,提升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坚持放管并重,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构建数字规则体系,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推动以联合国主渠道、以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制定数字和网络空间国际规则。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网络基础设施和资源治理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1.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1)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2)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2.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1)坚持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促进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加快建立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使董事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主体。

(2)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3.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坚持授权监管相结合、放活管好相统一,大力推进国资监管理念、重点、方式等多方位转变。

4.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健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5.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提升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计划。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

1.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2.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赋予省级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

◎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制度。

1.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和审查监督。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2.完善现代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健全直接税体系,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

3.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亮点解读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即“数字货币电子支付”(DC/EP)。

2020年8月14日,中国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提及“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2020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近期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该红包采取“摇号抽签”形式发放。

◎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1.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1)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2)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

(3)健全宏观经济政策评估评价制度和重大风险识别预警机制,畅通政策制定参与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2.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1)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全面推行“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3)建立便利、高效、有序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简化普通注销程序,建立健全企业破产和自然人破产制度。

(4)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3.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

(1)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2)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加强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网络交易、旅游、广告、中介、物业等的监管。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进一步放活经营权。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房地一体的宅基地确权颁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加强新建高层建筑管控。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等基层管理机制经验,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街道社区下沉,加快建设现代社区。

◎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聚焦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引领带动能力,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探索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探索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参与北极务实合作,建设“冰上丝绸之路”。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提高文艺原创能力。开展“感知中国”、“走读中国”、“视听中国”活动,办好中国文化年(节)旅游年(节)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制度型开放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联通,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框架,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空中丝绸之路”。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优化自由贸易区布局,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稳步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提升自由贸易区建设水平,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区分基本与非基本,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遏制垄断不正当竞争行为获取收入。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

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发展,提升残疾人关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发展权利和机会。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不断增强国家安全能力。

◎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

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实施分品种保障策略,完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和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提高良种自主可控能力。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同责

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实施金融安全战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保持宏观杠杆率以稳为主、稳中有降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和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编织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社会安全网。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水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

●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更好履行政府职责,最大程度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合力。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统一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第二章 习近平系列讲话

一、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调研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先后来到南平、三明、福州等地,深入国家公园、生态茶园、文物保护单位、医院、农村、企业、学校等,就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进行调研。习近平在考察时强调以下内容:

◎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强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责任在肩。希望考生们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

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营造创新环境,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平台经济有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技术和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有助于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也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的智能化、全域化、个性化、精细化水平。

◎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把握平台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明确规则,划清底线,加强监管,规范秩序,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内和国际,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要加强规范和监管,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形成治理合力。要加强开放合作,构建有活力、有创新力的制度环境,强化国际技术交流和研发合作。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平台经济领域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要健全完善规则制度,加快健全平台经济法律法规,及时弥补规则空白和漏洞,加强数据产权制度建设,强化平台企业数据安全责任。要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优化监管框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增强监管权威性,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

◎要推动平台经济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服务,加速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消费领域平台企业挖掘市场潜力,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要加强平台各市场主体权益保护,督促平台企业承担商品质量、食品安全保障等责任,维护好用户数据权益及隐私权,明确平台企业劳动保护责任。

◎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和引导平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夯实底层技术根基,扶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要坚持全国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压实各方责任,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要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有效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要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处理好减污降碳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3)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4)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5)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6)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7)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进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责任,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领导干部要加强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三、习近平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2021年3月9日,习近平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主要强调以下内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起步之年。全军要强化责任担当、弘扬实干精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全军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有力抗击疫情,加强练兵备战,持续深化改革,狠抓规划落实,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心意图,聚焦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布局谋划和推进工作。

◎要坚持以战领建,加强战建统筹,抓紧推进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重大工程,加快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主动性,把我军建设年度计划安排的各项工作往前赶、往实里抓,确保早日落地见效。

◎要强化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科技对我军建设战略支撑作用。要紧跟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优化国防科技创新布局和环境条件,用好用足各方面优势力量和资源,大幅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要按照既定部署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释放改革效能。创新的根本在人才。要加强战略谋划、创新思路理念,拿出务实举措,把我军人才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要加强战略管理,优化项目论证方式和立项审批流程,加强重大项目统筹调控。要强化规划计划权威性和执行力,严格责任体系、时间节点、质量标准,加大评估和监管力度,督促规划任务高效落实。要推进我军现代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把资产盘活用好,提高管理使用效益。

◎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当前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全军要统筹好建设和备战关系,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

四、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主要强调以下内容。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希望青海的同志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安全,弘扬光荣传统奋斗精神,把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部署落到实处,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书写新时代青海新篇章。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

◎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多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携手共建美好家园。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及时排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巩固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大举措。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

◎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五、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艰辛付出、砥砺奋进的结果。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立医院承担了最紧急、最危险、最艰苦的医疗救治工作,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要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在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方面取得突破。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

◎要继续加大医保改革力度,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深化医保基金监管制度改革,守好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

◎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入宣传抗疫先进事迹和时代楷模,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要从我国改革发展实践中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希望广大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做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主要强调以下内容。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统筹发展安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围绕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强调了四个“要”:一是要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三是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四是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内蒙古地广人稀,农牧民生活居住比较分散,生态环境脆弱,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上难度大、挑战多,要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乡环境。

◎要强化源头治理,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民族和睦之。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合力。

◎党中央已经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全面部署,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早在建党之初,我们党就十分关注民族问题。李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和参与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共产主义先进分子的工作。1923年,内蒙古产生了包括乌兰夫在内的第一批共产党人。1947年5月,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特别是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第三章 2021年3月时政新闻

一、综合性时政新闻

1.《求是》杂志

2021年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文章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

2.我国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2021年3月1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指出,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增加到31.3万亿,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

3.《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正式施行

2021年3月1日,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正式施行,深圳率先在全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4.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

2021年3月1日,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

5.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首次科研试飞

2021年3月4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湖北荆门完成了灭火任务系统首次科研试飞,标志着AG600全面进入投水功能试飞验证阶段,计划将于今年完成投水灭火试验。水陆两栖飞机是指既能够在陆地起降,也能够在水面起降的飞机。著名的两栖飞机有日本的US-2、中国的AG600、美国大力神号水上飞机以及俄罗斯的Be-103等。目前,中国的AG600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

6.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国家主席习近平

2021年3月消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国家主席习近平,祝贺中国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古特雷斯表示,这一重大成就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描绘的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成就证明,政府的政治承诺和政策稳定性对改善最贫困和最脆弱人群的境况至关重要,创新驱动、绿色、开放的发展模式是重大机遇,将为所有人带来福祉。相信中国将不断取得更大成就,实现“不让任何人掉队”的目标。

7.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营造创新环境,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8.《求是》杂志

2021年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9.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紧急使用

2021年3月,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经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紧急使用。

10.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方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是中国发展的“密码”。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康庄大道走下去。中方指出,中国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公平正义,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意见》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12.宋涛在北京应约会见朝鲜驻华大使李龙男

2021年3月22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共中央指派,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在北京应约会见朝鲜驻华大使李龙男。李龙男转达了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致习近平总书记的口信。金正恩表示,将朝中关系加强发展为世所羡慕的关系,以友谊团结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是我以及朝鲜党和人民坚定不移的立场。宋涛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致金正恩总书记的口信。习近平表示,新形势下,我们愿同朝鲜同志携手努力,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朝关系,推动两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朝方和有关方一道,坚持半岛问题政治解决方向,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为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13.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建党百年

202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有关情况。此次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主要包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行庆祝大会、开展“七一勋章”评选颁授和全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举办大型主题展览、举办文艺演出、召开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创作推出一批文艺作品和出版物、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发布会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将自己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始终成为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和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党在应对未来风险挑战时,要着重发挥四种力量:领导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制度的力量以及人民的力量。发布会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始终把青少年摆在重要位置。

14.习近平致电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通伦

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致电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通伦,祝贺他当选老挝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中老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建交60年来,两党两国关系乘风破浪、历久弥坚。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老关系处于承前启后关键时期。

15.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公布

202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开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活动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光芒线组成,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数字“100”构成标识基本造型,“1”以100度仰角呈现,寓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前进道路上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徽位于标识左上方,寓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人间奇迹。56根光芒线将数字“100”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展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寓意奋进之光照耀中华大地、照亮未来之路。嵌入数字“1921”代表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2021”代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两个圆形寓意党和国家事业犹如滚滚历史车轮,势不可挡,勇往直前。

16.《深圳市防治性骚扰行为指南》

2021年3月,深圳印发中国首个指导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建立防治性骚扰工作机制的制度性文件《深圳市防治性骚扰行为指南》,首次明确了性骚扰行为的构成要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类型,并详列了言语、文字、图像、肢体等十多种具体表现形式。

17.习近平先后来到南平、三明、福州等地考察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先后来到南平、三明、福州等地,深入国家公园、生态茶园、文物保护单位、医院、农村、企业、学校等,就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进行调研。习近平在考察时强调,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18.《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

2021年3月,中办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处理规定(试行)》。处理措施有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免职、降职。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群团组织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

19.《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2021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62年后,我国唯一一个关于废奴运动的纪念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新馆拉萨正式开馆。纪念馆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为主题,以“新旧西藏对比”为主线,以“民主改革”为重点,通过展陈大量的文献资料、文物实物、图片影视和硅胶像等,旨在让参观者更深刻地了解西藏的过去和现在,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

【知识链接】

1959年3月28日,周恩来总理发布国务院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从此,维系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土崩瓦解,西藏百万农奴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真正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投票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21.国新冠疫苗接种突破一亿剂

2021年3月29日消息,截至目前,全国一线医务人员基本完成接种,全国新冠疫苗接种也已经突破一亿剂,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冠病毒疫苗的适用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目前,我国已有5个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其中3个是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大于等于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接种。

22.习近平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1年3月,习近平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习近平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23.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京闭幕

2021年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京闭幕。会议经表决,全票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签署第75、7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1年3月31日起施行。

24.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2021年3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会议强调,中部地区发展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治理,实现中部绿色崛起。

25.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

2021年3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联合专家组认为新冠病毒“比较可能至非常可能”经中间宿主传人,“可能至比较可能直接传人,“可能”通过冷链食品传人,“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

二、军队相关时政新闻

1.《关于在全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

2021年3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在全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通知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团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面向全体官兵开展,贯穿2021年全年。

2.樊振东拿下军运会历史上的首枚乒乓球金牌

2021年3月5日,广州市军地报喜团向樊振东家属送去喜报、奖励金和“一等功臣”牌匾。现役军人樊振东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中,以3比1战胜对手,助力中国队拿下军运会历史上的首枚乒乓球金牌。赛场上他充分发扬了军人顽强拼搏、敢打必胜的精神,为国家和军队赢得殊荣,最终斩获4枚乒乓球金牌,荣立一等功。

3.拉萨舰正式官宣亮相

2021年3月,我国海军装备的第二艘055型万吨驱逐舰——拉萨舰正式官宣亮相。首舰南昌舰于2017年6月28日在上海江南造船下水,2019年4月23日参加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2020年1月12日在青岛正式入列。

备考专题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菜单键,然后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