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军转网提供:云南省争创军转安置工作新业绩,欢迎加入2019云南军转群,和战友一起交流讨论。
原标题:云南省争创军转安置工作新业绩
截至9月30日,云南省(昆明市级除外)分3批发出近700名军转干部、50余名随调家属的报到通知;中央垂管和省级单位、15个州市已在9月底前圆满完成安置任务(昆明市将在10月底前完成),在全面提升安置质量的基础上,力争在全国率先完成年度军转安置任务。
提高站位高起点谋划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有力保障。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军区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军地29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区也建立相应领导机制,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军转安置工作统起来、抓起来;省财政坚持按中央财政补助标准1:1配套适应性培训经费,全额补助进高校专项培训经费不足部分,充分保障军转安置工作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了经费保障和增长机制。
二是摆上重要日程常抓常议。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研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省委书记陈豪、省长阮成发多次就畅通渠道提升安置质量、加强军转干部培养使用等作出指示要求;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专题审定军转安置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提速提质、既快又好”的工作目标,确保在全国率先完成年度安置任务。
三是压实工作责任末端问效。坚持把军转安置工作纳入全省年度综合考评,作为考核省级单位、州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评比表彰的重要条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是安置军转干部的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军转安置工作通报、核查督办、约谈问责等制度,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和追究机制,做到了层层压实责任、末端跟踪问效,确保领导重视到位、力量投入到位、服务保障到位、任务完成到位。
加快节奏高效率推进
一是舆论宣传先导。广泛开展“进军营、送政策、畅安置”活动,集中宣讲37场次,参加官兵3000余人次,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安置政策、找准自身定位、端正择业观念;充分发挥新闻网络媒体引导作用,邀请中央和省市的主流媒体全程参与军转培训、安置考试、公开选岗等各环节的宣传报道,实现了军转安置工作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刊有文字、网络有报道,营造了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关心关爱军转干部的良好氛围。
二是多措并举增效。深入做好军转培训工作,先后组织800多名军转干部参加为期2个月的适应性培训、160多名参加上岗前专业培训、180多名参加进高校专项培训,为军转干部顺利实现工作转轨、事业转型、人生转段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军地密切协作。与组织、编制、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梳理安置政策、机构编制等,积极推进工作开展;与接收单位之间,协商在前、计划在前、矛盾化解在前,2019年安置计划先后征求了40多个部门(单位)的意见建议;与驻滇部队之间,邀请负责同志一起制订政策、部署工作、解决问题,做到了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拍、行动上合力。
突出质量高标准落实
一是深入挖掘安置潜力。针对改革期间安置任务重、矛盾困难多等新情况新问题,用足用活安置政策,并采取优惠措施支持军转干部到基层一线工作。
二是大力推行阳光安置。健全完善“考试考核、双向选择、阳光安置”的分配办法体系,对师团职干部只考核不考试,按部队服役期间的功绩赋分;对其他干部实行考试考核,以考试成绩40%、部队服役期间的功绩60%的比例折算赋分;允许接收单位在安置计划的50%比例内,设定接收条件选用工作需要的军转干部;坚持“五公开一监督”,即安置政策公开、安置程序公开、接收计划及条件公开、考试考核成绩公开、安置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和有关部门监督,阳光透明、公平竞争。
三是树立正确安置导向。突出对师团职干部、功臣模范、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的军转干部关心关爱。采取带编制、带非领导职数的办法安置师团职军转干部;多名团职干部在州市安排担任了实职;采取考核加分、重点推荐、倾斜照顾等措施,帮助安置了“滚雷英雄”安忠文女儿和多名现役飞行员配偶、涉核岗位人员;随调家属全部按照本人意愿进行安置,随迁子女一并办理落户和入学就读。
四是探索“直通车”式安置办法。开辟特殊人才绿色通道,鼓励15家省级单位根据人才需求计划外接收近30名军转干部,向省法院、省检察院直接输送通过司法考试的军转干部,允许省国家安全厅按比例优先选用人才,提供了详细高效、方便快捷的安置服务。
文章来源:
相关阅读资料推荐:
2019各省军转干考试倾情推荐课程汇总
![]() 全国军转微信公众号 |
![]() 军转干QQ交流群 |
上一篇: 关于印发山东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安置...
下一篇: 北京市召开2019年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会议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