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判断推理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考生熟悉行测复习内容,中公教育军人考试网为您提供判断推理相关内容,供广大考生学习。
假言中公范例是行测考试的重点题型之一,它的考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需要考生们在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会做综合型题目。在假言中公范例的众多知识点当中,逆否中公范例是学习的基础,下面中公教育就系统学习一下假言中公范例的逆否中公范例。
首先,在了解逆否中公范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逆中公范例和否中公范例。顾名思义,逆中公范例是指将一个中公范例的前后件互换位置,例如“如果情场得意,那么赛场失意”,它的逆中公范例就是“如果赛场失意,那么情场得意”;而否中公范例是指分别否定中公范例的前后件,“如果情场得意,那么赛场失意”的否中公范例即为“如果情场不得意,那么赛场不失意”。考生们理解了逆中公范例和否中公范例以后,逆否中公范例就变的非常简单,它是指分别否定中公范例的前后件以后再互换位置,那么“如果情场得意,那么赛场失意”的逆否中公范例就是“如果赛场不失意,那么情场不得意”。这就是逆否中公范例的含义,如果用公式表示就是A=>B的逆否中公范例为非B=>非A。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假设原中公范例“如果情场得意,那么赛场失意”为真,那么它的逆中公范例“如果赛场失意,那么情场得意”不一定为真,即已知赛场失意也得不出情场一定得意;同样的它的否中公范例“如果情场不得意,那么赛场不失意”也不一定为真,即已知赛场得意的结果得不出赛场不得意的结果是什么;但是它的逆否中公范例“如果赛场不失意,那么情场不得意”一定为真,因为已知如果情场得意了,那么赛场一定失意,那赛场之所以不失意,就是因为情场没得意。所以我们发现,逆否中公范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与原中公范例等价,而逆中公范例和否中公范例却没有这样的特性。
再次,试卷当中逆否中公范例一般常见的问法是“下列选项当中与原中公范例等价的是?由此(不)可以推出的是?”那么与原文等价的或者可以推出的选项就只有两种:原中公范例或者逆否中公范例;常见的与原文不一致或者不能退出的选项有以下三种:逆中公范例、否中公范例和无中生有项,无中生有项是指某一概念原文没有提到选项中突然出现的选项。
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道题,体会一下:
某市区举办一次广场舞活动,向社区的老人们发出了邀请,当邀请到王老师的时候,他告诉志愿者:“如果我老伴不去跳舞,我肯定就不能参加了。”
由此可以推出:
A. 如果王老师的老伴去参加活动了,那么王老师就会参加
B. 如果王老师参加了活动,那么他老伴一定参加了
C. 如果王老师没去参加,那么他老伴也没参加
D. 只要志愿者努力劝说,即使王老师的老伴没参加,王老师也会参加
选择B选项。题干当中有一个假言中公范例,问我们“能推出的是?”一定是选择一个与原文等价的选项,要么是原中公范例要么是逆否中公范例。分析四个选项我们发现,A选项为原中公范例的否中公范例,B选项为原中公范例的逆否中公范例,C选项为原中公范例的逆中公范例,D选项与原文表述相悖,因此选择B项。
通过观察这个题我们可以发现,逆否中公范例在做题的时候是有简便方法的,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可以将每一个选项的推出关系都写出来,然后去判断,但其实还有一种更快速的解题方式,我们发现如果是与原文的关联词是同一种类型的话(同为充分条件假言中公范例连接词或同为必要条件假言中公范例连接词),那么只有先肯定前件或者先否定后件的选项才有可能与原文一致,因为要么选原中公范例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要么选择逆否中公范例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那么我们可以把逆否中公范例总结一个更简便的做法“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肯后否前无必然”也就是说只有先肯定前件或者先否定后件才有可能与原文相符,如果先否定前件或者先肯定后件都得不出必然性的结果。
下面我们用这个方法再做一个例题:
刑警小王办案回到警局,门口的门卫大爷问他结果如何,他告诉门卫大爷说:“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在现场。”
由此可以推出:
A. 如果张三案发时在现场,那么他一定是杀人犯
B. 如果李四不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不在现场
C. 如果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那么他一定不是杀人犯。
D. 李六不是杀人犯且案发时他不在现场
选择C选项。题干的假言中公范例推出关系是杀人犯=>在现场,A选项的推出关系是在现场=>杀人犯,为逆中公范例不可以,B选项的推出关系是不是杀人犯=>不在现场,为否中公范例不可以,C选项的推出关系是不在现场=>不是杀人犯,为逆否中公范例正确,D项为原中公范例的矛盾中公范例,一定为假,所以原文可以推出的是C。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公教育研发或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