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微观经济之考点分析

中公军转干考试网 2017-09-04

中公军转干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资料

管理常识|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公文常识|其他常识

【导语】常识是军转|公安现役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为了帮助考生熟悉复习内容,中公教育军人考试网为您提供常识知识及模拟题,供广大考生学习。

总所周知,军转考试中经济部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经济学中微观经济的考查要点。

一、微观经济之理论分析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那么下面我们就分别站在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和生产者角度去对比一下两个微观经济学之概念。

(二)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

1.需求和需求定理

(1)需求的含义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2)影响需求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互补品、替代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第一、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商品自身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主要因素。

第二、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第三、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相关商品一般指该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

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如洗衣粉和肥皂。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如汽车和汽油。

替代品的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反之亦然;互补品的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第四、关于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第五、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3)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研究的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数量的关系。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化成反比关系。价格高则需求量少,价格低则需求量大。

2.供给和供给定理

(1)供给的含义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2)供给定理

供给定理研究的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供给数量的关系。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的波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二、考点考法分析

1.首先一定要明确需求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谈问题的,而供给是站在生产者角度去谈问题的,所以都会受到各个经济单位的影响。考试题目中经常以判断题的形式去出现。这时考生一定要明确站在哪一个经济单位角度去出发的。

2.要明确需求定理谈的是价格和需求之间的关系,而供给定理谈的是价格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前提是价格上涨或下跌时需求和供给数量怎么变化的问题。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是反比关系,而价格与供给数量之间是正比关系。

3.考试中经常以单选题的形式考查影响消费者的需求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

4.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中经常考查的还有相关商品。比如,汽车的价格上涨时人们对于汽油的需求量是什么样的?很显然汽车和汽油为互补品,因此汽车价格上涨则买汽车的人就会变少,所以人们对于汽油的需求量就会降低。

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的学习对于微观经济的相关考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经济理论中比较重要的板块有了一定的掌握。希望大家未来的学习中多多练习与加强。也非常欢迎大家来到中公课堂共考生习与进步。

更多公共基础常识请关注:军转干考试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中公教育研发或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备考专题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菜单键,然后分享

 
 
返回顶部